,不僅美顏
,而且還不收門票!
1.蘇家灣教堂
——離成都最近的深山遺珠
第一次聽說去一個教堂還要坐渡船
?
是的
,這是一個就算現(xiàn)在去,都感覺交通不方便的地方
。
雖然離成都很近
,但它靜靜的隱匿在深山中不想被人發(fā)現(xiàn)——蘇家灣天主教堂有著340多年歷,是川西地區(qū)最早建立的教堂之一
,位于金堂縣淮口鎮(zhèn)華興村
。
在成都周邊一個要坐渡船才能前往的地方,一定不喧嘩
。從成都出發(fā)到金堂
,可以開車或坐班車,沿著沱江邊的悅來碼頭渡船過河
,再步行1小時左右才能到達
,也可直接開車沿著窄小的山路前往。
當你見到它時
,你一定會震撼
!感動!
在這樣的深山中有個
,藍白黃混搭的歐式雕花牌坊
,雖然石牌坊經(jīng)過了歲月洗禮有些斑駁但是任然不失壯美。
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的教堂
,曾在1902年金堂義和團起義被毀
,后又重修。平時都極其清凈
,教堂內(nèi)僅有一名當?shù)卮迕窆芾?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門邊有村民唐遠祿的電話,他已經(jīng)在這里守護了10年
,如想進去參觀可聯(lián)系他
。
進入教堂
,就算沒有信仰,但是這樣的環(huán)境也會頓時讓你的心安定下來
。
教堂墻壁為石木結構
,菱形木格的槅扇作壁,四周懸掛有關于耶穌故事的畫框
,頂部懸掛有精美的歐式吊燈,大堂滄桑又莊雅
。
蘇家灣天主教堂在山頂
,可以看到沱江從山腳下蜿蜒流過,背后群山環(huán)抱
,在這樣的地方呆呆的坐一天是多美好的一件事
。
路線:
1.成都——金堂縣城——趙淮路(約6公里)——悅來碼頭坐船過沱江——步行到蘇家灣教堂。
2.成都——金堂縣城——三星鎮(zhèn)北河二橋——蘭家店村——川福號村——來寶沱村——幸福村——舒家灣天主教堂
。
2.鹿野苑石刻藝術博物館
——成都最美私立博物館
來這里隨便拍張照片就可假裝在日本
!
不信?
看圖
!
這是一個博物館
,但是進了大門是看不到博物館的,它被郁郁蔥蔥的灌木它圍繞起來
,與外面的世界隔絕
,入口是一條竹林石板道,甚是有禪意
。
鹿野苑石刻藝術博物館位于郫縣徐堰河畔的新民場
,距成都市區(qū)20公里,十分低調(diào)隱蔽
,是著名建筑師劉家琨的代表作
,屬私立的小型主題性博物館。
園內(nèi)綠化較好地保留了川西民居農(nóng)家竹林的自然風貌
,林木茂盛
,綠樹如蔭。頗有“燎沈香
,消溽暑
。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之境
。
這里收藏有自遠古到明清時期的石刻藝術品1000多件
,以漢代到唐宋時期的佛教石刻藝術為主。
其中漢代石刻藝術品除一般人熟悉的畫像石外
,還有技法已見熟稔的單體石雕
,展示了在外來佛教造像藝術傳入前
,我國雕塑原汁原味的形態(tài),是研究早期雕塑不可多得的憑據(jù)
。
該館所收藏的東漢末年的佛教單體石刻造像更顯珍稀
,其他100余件佛教造像,則貫穿兩晉南北朝
、隋唐乃至五代宋朝各時期
。
館內(nèi)對景光影運用極佳,恰到好處給了建筑生命
。
春天當花開了
,成都又多了一個可以讓你靜靜發(fā)呆的風雅之地。
路線:
1.公交:81路——地鐵2號線——p40路——p16路
2.成都出發(fā)成灌高速公路——唐太路——新民場鎮(zhèn)云橋村云橋濕地——博物館
3.飛仙閣
——看了就想夸上天的免費景點
一個美到哭的景點
,居然免費
,真的是想為它抱不平!
這就是飛仙閣
,在蒲江縣蒲江河和臨溪河岸巖壁上
,處于古代西南絲綢之路成都至雅安的古道上,是一處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摩崖造像古跡
,也是省內(nèi)至今仍保存有盛唐時期佛教摩崖造像的地方之一
。
四川的摩崖造像多為唐及兩宋時期的造像,尤以兩宋時期的造像最具特色
。飛仙閣有武則天永昌六年(689年)造92龕777尊摩崖造像
,五代后蜀有17龕256尊造像,還有后蜀造像題記的4龕
。
這些佛像
,雕刻精細,比例勻稱
,多用圓雕
、高浮雕極其精美動人。
穿越千年的石窟
,向世人展現(xiàn)著古老的藝術
,每一尊都會讓人細細的觀望很久、發(fā)飾
、神態(tài)
、和已經(jīng)斑駁的色彩,都有種沉靜的美
。
在09年的時候因為保護不當
,有1個龕的佛像頭被盜,就這樣還不收門票,讓人氣不氣
?
觀摩完飛仙閣還可以去水闊勢宏的朝陽湖
,在河邊感受一份清幽。
路線:
1.成都新南門汽車站——蒲江——桫欏灣——飛天閣
2.成都——成渝環(huán)線高速公路——蒲名路——飛仙閣
4.觀音寺
——成都周邊最美的“小敦煌”
據(jù)說去過觀音寺的人都會興致勃勃地形容它如何的神奇和讓人驚訝
,會用“無限景仰”來談論一個小寺
。你也許也很難相信就在成都的眼皮底下居然藏了一個堪比敦煌的寶地。
觀音寺位于成都新津縣城南約7.5公里的永商鎮(zhèn)寶橋村
,始建于南宋
,像我國的許多寺廟一樣,這里經(jīng)歷過多次天災與人禍的反復毀壞與重建
,現(xiàn)存的觀音殿
、毗盧殿是珍貴的明代建筑。
觀音寺到底有多震撼
?里面的建筑
,以及塑像和壁畫
,這可都是成化年間的東西
。直白的說2.8億的斗彩雞缸杯知道吧,存世已僅十幾只
。這里的壁畫和它一個年代
,至今保留了不過十幾處而已,跟成化斗彩的數(shù)量差不多
。
觀音寺以觀音殿而得名
,主殿所供奉的,乃為婦孺皆知
、童叟皆曉的觀音菩薩
。觀音殿現(xiàn)存塑像共有653尊。根據(jù)觀音像右邊蓮花瓣上的題記
,此殿塑像完成于明成化十一年(即公元1475年)
,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飄海觀音像
飄海觀音像是一幅巨幅深浮雕像
。飄海觀音腳踏鰲魚出沒在驚濤駭浪之中
,背塑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和山西五臺山全景
,乘駕各色水獸的眾佛弟子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飄海觀音四周
。
童子拜觀音
古香臺
觀音寺的毗盧殿是專為供奉毗盧遮那佛而建造的,其左右兩壁的明代壁畫被譽為觀音寺的“鎮(zhèn)寺之寶”
。
毗盧殿壁畫的內(nèi)容主要表現(xiàn)唐代西域來華的高僧佛陀多羅所譯之《圓覺經(jīng)》
。畫面上大量地使用了瀝粉貼金技法顯得富麗堂皇,古代畫師用珍珠粉勾繪出流暢的紗紋線條